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党校人微讲坛 | 矢志奋斗 不忘初心 年轻干部的好榜样——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八)
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作者:工作处 杨昊曦
时间:2017-10-31
31
2017-10
14:03

  矢志奋斗 不忘初心 年轻干部的好榜样——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八)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工作处 杨昊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再现了历史细节,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奋好学、心系百姓、脚踏实地的优秀青年干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鲜活教材。读这本书时,时常被书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感慨颇多,由此也反思自己的青春岁月,是否曾虚度年华,是否曾沉沦迷茫。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为我们所有年轻同志做出了解答,指明了方向。

  一是在艰难困苦中始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同志插队的时候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他所面临的苦与难是我们今天所无法感同身受的。因为所谓“家庭问题”,入团入党曾经希望渺茫;身边的知青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最后只留下他一个在坚守。但正是这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慢慢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锻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习近平同志后来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困境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的人会消沉,有的人会得过且过甚至随波逐流,唯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方能战胜,实现人生的升华。作为年轻同志,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接受艰难困苦的考验,不断磨砺、不断锤炼,用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引领我们对伟大事业的执着追求。

  二是在扎根基层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深深感受到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习近平同志把自己称作“黄土地的儿子”。在陕北插队七年,他真正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这片黄土地,融入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民群众中间,由此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当地老百姓说,“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正是有了这份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情怀,在他当了总书记后才能掷地有声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领全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只有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你。正如石春阳所说,“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如同树木一样,只有深深扎根大地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作为年轻同志,我们要坚持群众标准和群众导向,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实践中去获取真知,到群众中去找到办法,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让我们的工作始终符合群众的期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三是在干事创业中始终保持务实担当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最为感慨的是,他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农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付出的艰苦努力。他“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带领乡亲们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办了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点,是乡亲们心中“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好后生”。短短一年多时间,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动员群众,勇于创新实践,敢想敢干能干,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中他也遇到过群众的质疑和不理解,比如建沼气池时,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此他既不急躁,不气馁,也不粗枝大叶,而是以各种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将书本上得来的智慧与工作生活的实践相结合,最后真的通了气、点了火,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样需要我们保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保持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强化和坚守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具体到我们哈尔滨来说,要按照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要求,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哈尔滨新的发展战略定位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增强省会意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担起省会建设崇高使命,推动哈尔滨发展步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在这一实践中,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形成“五个好作风”,为落实省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面振兴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编辑: 胡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