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关于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作者:李俊龙 曲孟正
时间:2017-11-14
14
2017-11
11:31

  哈尔滨是一座中西方、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融合、具有时尚传统的城市,是中国时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我国也已经把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不仅是顺应旅游融合发展大势之举,也是张扬哈尔滨城市文化时尚个性和发挥优势之策。近日,我们就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向市旅游委了解了情况,前往作为“金源文化”、“京旗文化”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的金上京博物馆进行了调研,与博物馆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并查阅了一些国内、我市的相关研究资料,管窥蠡测,在此谈一谈肤浅看法。

  一、目前国内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态势

  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符合发展大势,也获得了国家政策激励,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国内众多地区正在发挥本地区时尚特质明显的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与时尚的融合,旅游文化与时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凸显。文化旅游与时尚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因此,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已成为催生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大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二)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伴随现代旅游业进入“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新常态时代,我国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及意见措施,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产业被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依法规范化发展时代的到来;2014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发展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主题与方向;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表明旅游投资和消费对于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这一切表明旅游产业发展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三)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受到重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时尚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化旅游时尚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和增强。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时尚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式发展势头。从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到张艺谋等的“印象系列”,从宋城第一股份到华侨城模式,从博物馆主题游到历史文化遗址游,旅游和文化时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我国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或园区,已形成多元集群式融合发展态势,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类型。如深圳的科技创新型主题文化园,西安、洛阳的历史文化古都型产业园,上海、苏州的古镇名城型产业园,以及横店、宋城的影视基地型产业园等。而云南省凭借自然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存完好的独特资源条件,积极开发品牌演艺业项目,推动了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在国内形成一种“演出文化旅游”现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 “云南模式”,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类型。

  二、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哈尔滨融合发展旅游文化时尚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哈尔滨是中国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国际音乐之城和时尚之都的美誉和称谓。

  (一)哈尔滨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形成较完整的格局

  首先,旅游经济增速稳步提升。进入“十二五”后,旅游业经济指标增速进一步加快,连续几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相当于全市GDP比重10%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千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旅游总收入同比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

  其次,旅游产品体系日益丰富。进入“十二五”期间,哈尔滨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尚、冰雪、生态、美食“八大哈尔滨”旅游产品和百余条精品线路,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特别是近年发掘、兴建的松江外滩、金河湾、呼兰河湿地等生态游系列产品,哈尔滨大剧院、万达娱乐城、普利吉尼斯世界乐园等文化娱乐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哈尔滨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产品体系。

  再次,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有各类旅游景区(点) 352家,S级滑雪场12个;有星级饭店78家,有旅行社323家,13所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有8所旅游职业学校和1个旅游培训中心;有经过资格认证的导游人员10399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00多万人。

  (二)哈尔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

  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特色表现为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一方面异域文化色彩浓郁。它的形成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哈尔滨的异域文化主要体现的是欧陆风情。包括建筑艺术、园林景观、音乐艺术、俄侨文化、犹太文化、宗教文化,以啤酒为特色的饮食文化、城市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另一方面北方地域文化极为典型。哈尔滨是金清文化的发源地。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哈尔滨的阿城建立金王朝,史称“金上京会宁府”,历4帝38年,后迁都北京,开创了北京作为历代都城的历史,因此也给哈尔滨留下金源文化、京旗文化、黑土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时关东风情、红色文化也是城市的特色。异域文化与原住民的黑土文化、金源文化、京旗文化、闯关东移民的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这座城市中西合璧的多元特质,这也正是哈尔滨这座最年轻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气质。

  (三)哈尔滨是国际音乐之城,城市与音乐相伴而生

    哈尔滨是一座从诞生之日就充满歌声和音乐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西洋音乐的城市之一。在绝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西洋音乐为何物时,西洋音乐就随着外国人来到美丽的哈尔滨。在110年前的1898年,修筑中东铁路的俄国人就沿松花江逆流而上把第一架钢琴运抵哈尔滨。1899年,来自捷克的厄尔莫里乐队举办了哈尔滨历史上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1908年,中东铁路当局组建了“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批才华横溢的俄罗斯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移居哈尔滨,这是哈尔滨音乐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诞生了哈尔滨最早的音乐学校——拉提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特兰巴德露库音乐学校、柯莎多玛伊兹塔音乐学校和林伊特兰德音乐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批犹太音乐家移居哈尔滨,他们为哈尔滨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提高了哈尔滨的音乐品位和知名度。 随着外国人的不断涌入,哈尔滨诞生了中国早期的音乐厅、电影院、剧院、俱乐部、咖啡厅和酒吧。哈尔滨教堂林立,普通市民也深深受到宗教音乐的影响。 新中国诞生以后,大批前苏联援建专家在带来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苏联的音乐、电影、戏剧、芭蕾舞和交谊舞,成为哈尔滨人的一种生活时尚。1961年,哈尔滨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成为与“羊城音乐花会”和“上海之春”音乐会齐名的音乐盛会。1996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地方音乐会晋升为国家级音乐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肥沃的音乐文化土壤,吸引了词、曲作者和歌唱家讴歌、赞美美丽的哈尔滨,郑绪兰演唱的《太阳岛上》、关贵敏演唱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李双江演唱的《丁香啊!丁香》、汤灿演唱的《我的哈尔滨》等是其中的代表作,名家辈出、群星璀璨的哈尔滨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维也纳”、中国的“音乐之城”。

  (四)哈尔滨是时尚之都,魅力元素独特

  哈尔滨市一座具有时尚传统的城市,是中国时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通车,大批欧洲移民来到哈尔滨,他们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时尚的生活方式。哈尔滨不仅有了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也有了最早的选美、旅游列车、沙滩浴场、休闲度假地。哈尔滨这座小渔村很快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独特时尚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且不断增添新的内涵。60年代创立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同时,创建了冰灯游园会,太阳岛、松花江、系列湿度生态园成为闻名全国的避暑度假胜地。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创立的冰雪节家喻户晓、声名远扬,以哈尔滨啤酒节为代表的消夏活动长盛不衰。哈尔滨的服装节上,满清民族、宫廷服饰和东西方时装与关内、关东民俗相融合形成的时尚地域服饰文化彰显了哈尔滨人的底蕴和气质。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使哈尔滨时尚文化得以传播与发展,并显示出独特魅力。

  三、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发展不足和机构不健全等问题。

  (一)缺乏权威的旅游文化时尚管理机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旅游文化时尚的管理涉及多个机构和部门,运行又涉及到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等多元主体,存在多家管理机构的职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无法实施统筹管理和协调的问题。仅以欧陆文化旅游开发来讲,现有景区分别拥有各自的管理机构,如太阳岛风景区的管理机构为太阳岛管理局,中央大街由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道里区旅游管理办公室)管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目前由南岗区政府管理,而俄罗斯风情小镇和伏尔加庄园属于企业投资,由企业自行管理。存在市级层面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管理职能不强,难免发生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的现象。

  (二)缺少旅游文化时尚发展整体规划和创意策划

  依托厚重的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哈尔滨目前已经重点开发了金上京博物馆、侵华日军731罪证陈列馆、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伏尔加庄园和中央大街、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索菲亚教堂建筑艺术广场、果戈理大街天主教堂广场等特色景点、基地、园区、街区和广场。但是由于目前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的专项开发规划尚未出台,整体布局尚未确定,形象和主题没有定位,各景区还处于一种没有约束的“自由发展”状态。而且各种文化类型开发程度不均衡,金上京博物馆等金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因投资不足尚停滞在初始阶段,大量金源文化遗存和文化旅游泛生配套项目还有待发掘。此外,红色文化和音乐文化、时尚文化显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应有的地位和综合价值不相符合。

  (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时尚产业融合度低,尚处在市场培育阶段

  目前哈尔滨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仅以冰雪旅游来讲,哈尔滨市拥有优质的冰雪资源,假使金源文化、欧陆文化、音乐文化、京旗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与冰雪旅游开发结合,定会使冰雪产业赋予本土特色。而目前的现实是,哈尔滨文化产业和冰雪旅游的融合仅仅是初步的,浅层次的。虽然近几年在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的景区内开发了“COOL·哈尔滨”和“林海雪原”的固定演出节目,举办过冰雪文化论坛等文化活动,但是其影响力明显不足。冰雪文化与动漫时尚文化的结合也处在浅层次,仅仅是在每年的冰雪节期间的冰雪大世界举办动漫秀活动,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

  (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时尚品牌产品数量少

  目前哈尔滨所拥有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发展历史、运作模式和活动数量上在全国均具有示范意义,是哈尔滨响当当的文化旅游品牌产品,但是其地域文化内涵远远不够,显得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的品牌知名度较高,达到国家5A级标准,景区级别也较高,但是缺少地方特色的园内文化项目;湿地生态游发展迅速,新项目不断推出,但是普遍没有融入地域特色内容,显得单一、平淡,难以形成跨地区的凝聚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和侵华日军731罪证陈列馆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在国内旅游文化市场知名度不高;除此之外,伏尔加庄园、萧红纪念馆等其他品牌产品也仅仅具有在本地区的区域影响力。而与此同时旅游题材的网络游戏和微电影等新型时尚文化旅游关联产品尚处在空白阶段。

  (五)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没有发挥

  企业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企业或集团,理应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而哈尔滨目前的现状是,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数量较少,且在全国范围内相比较实力还比较薄弱。在哈尔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文化园区所属的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并不具备竞争力。刚刚组建几年的哈尔滨文化旅游集团对行业的引领作用并不明显。

  (六)旅游复合型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且流失现象严重

  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复合型人才存在严重短缺人才输送渠道少的问题。冰雪制作人才、滑雪场管理人才队伍和冰雪体育大批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等方面旅游人才虽然相对剩余,却存在顶尖人才不断流失问题,对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四、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的对策

  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既有赖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大环境,又需要政府扶持以及管理部门和运营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基于此,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发展和提供支持。

  (一)政府给予组织保障和积极的政策引导,为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管理体制方面,成立市文化旅游推进领导小组,统领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业推进工作。制定、颁布和推行实施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与法规,优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发展,谋划文化旅游时尚产业重大项目和组织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发展和服务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各部门的联合联动机制,定期研究相关议题,联合执法,开展有效合作。在整体规划方面,政府可将文化旅游时尚产业的发展置于哈尔滨十三五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使旅游文化和时尚产业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在观念引导方面,政府要牢固树立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为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引导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展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大力发展民营文化旅游时尚企业,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突出对园区(基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文化旅游时尚企业通过债券、基金、上市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

  (二)培育市场主体,壮大核心竞争力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也是实现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相关的企业进行旅游文化时尚融合项目投资与运营,从而推动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健康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文旅集团的作用,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有资产和较好的经营实体,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资本多元化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扩大文旅集团的规模,增加实力,打出品牌,谋划和创新文化旅游时尚新产品,在全省树立起积极的产业聚合实体形象。

  (三)促进文化、旅游和时尚产业互动发展,培育品牌产品

  文化、旅游和时尚是构成文化旅游时尚产业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时尚互动是实现三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印象”系列演出项目、陕西黄帝陵的传统祭祀文化旅游项目,陕西、甘肃等丝路沿线省市联合推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群等,都是文旅互动发展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促进了地区文化、旅游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而且进一步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多元融合式发展。这些成功的旅游项目为哈尔滨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此,哈尔滨要积极推动文化时尚产业、时尚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与发展。在品牌产品培育上,一要借鉴宋城千古情的演出模式积极开发哈尔滨品牌演出项目;二要以哈尔滨动漫旅游开发促进哈尔滨动漫产业基地、产业链的延伸;三要以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和音乐之城为依托,整合哈尔滨服装节、音乐节、啤酒节、电影节等节庆资源,打造哈尔滨时尚旅游品牌。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增添新翼

  科技创新不仅保障旅游产业发展,而且也是实现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旅游局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产品、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发展。这就要求:一是哈尔滨政府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实施大数据管理、新媒体营销,开发运用政府微信和微博等;二是哈尔滨通讯企业、互联网企业要共同参与旅游经营,旅游企业要借助旅游互联网公司平台,扩大客源,实现盈利最大化;三是借鉴迪士尼产品运营的成熟经验,在产品开发建设中,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技术,引领技术发展,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在营销上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如利用魔术手环进入景区、充当门卡、进行网上预订和支付等等,引领时尚,永远走在高科技的潮头,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五)积极培育人才队伍,为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制定哈尔滨市文化旅游时尚产业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打造以文化艺术、导游培训为主的教育培训基地,引导人才培训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品牌培训机构,成立品牌培训学校。构建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依靠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大力吸引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健全文化旅游时尚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采取签约、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凝聚和用好文化旅游人才。

  执笔人:李俊龙 市委办公厅督查二处处长

  曲孟正 市供销社安保信访处处长

  2017年10月16日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