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扎根黑土地,做田垄间的守护者
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作者:办公室
时间:2018-01-02
02
2018-01
13:42

  种子,是饱满的希望,是美好的向往,是绮丽的梦想。他是一个育种者,只是,他种下的,是亿万农民兄弟丰衣足食的喜悦和期待。他就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哈粳稻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者、市委党校2016年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培训班学员——于清涛。从一名蔬菜育种专家再到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家、哈尔滨市级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领域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哈尔滨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获得者。于清涛用他自己的意志与品质不断督促自己,要在这片黑土地上做出一些成绩,要真真正正的为人民创造福祉。

  恪守初心,情系三农

  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一位资深农业专家,从一名共产党员到一位农业科技战线的领导干部,为选育具有更广阔适应种植区域的优质香稻新品种,让龙江的稻香溢满神州大地,这位黑土地的儿子怀揣着坚定的梦想,始终坚守在艰苦的农业科研第一线。2008年9月,由于原水稻研究室负责人申请调出,经哈尔滨市农科院院党委讨论决定,抽调他接任粮经分院水稻研究室主任,主持水稻育种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于清涛迎难而上,毅然听从领导安排,接手水稻育种工作。每年开春开始他还要跑遍哈尔滨的八区十县的农业基地,与农民一起下地了解农情,指导农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累积下乡讲课一百余次,培训农民几千人次。在育种的前期,为了解决品种资源的问题,四处奔走虚心求教,搜集种质资源,十几个市县,几十个乡镇,很多次都是在没有任何引荐的情况下,自己背着包,敲开一家又一家水稻育种单位的门,终于凭着这份执着和果敢,得到了多家育种单位和专家的全力支持,甚至有的专家将自己手中重要的品种资源和育种资料一并赠予,并对他寄予厚望。

  2009年年初,院里决定把水稻基地设在我省的水稻主产区五常市,基地管理事无巨细都要由他带领团队成员亲力亲为,身上的衣服很少有干的时候,不是汗水就是泥水和雨水,他们租住在农户的家里,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要自己烧炕做饭,除了育种方面外,最初接触水稻种植的他在栽培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虚心的向当地有经验的农民请教,他爽快的性格和坚韧的品格使他很快融入到当地的农民中,这种融入让他获得了在农业基层最宝贵的经验,也更能体会农民的诉求,他深知解决农民的诉求就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2010年,试验基地改在呼兰区许堡乡,在有了五常的工作基础后,各项管理工作得心应手起来,他的育种及栽培管理水平得到飞速提高。2011年,由于院址搬迁至江北,在一片荒地中进行旱改水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拓荒过程中充满艰辛和危险,大大小小的坑别说人了,机器陷进去都要大马力的拖拉机拖拽出来,人走在里面整条腿陷进去都是常有的事,每天都跟泥人一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旱改水终于完成。2009年3月,他带领团队参加了黑龙江大学的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为了不影响田间工作,试验内容只能放到晚上加班完成,有时候挑灯夜战到凌晨,结束后还要进行讨论和总结,只为了精益求精。最后他带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了承担的各项水稻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而且还超额完成了多个指标的检测,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得到了项目合作单位的充分认可,首战告捷,也给他和整个团队都增添了向育种领域更高台阶迈进的信心。

  为了使水稻育种工作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他时时刻刻将团队意识放在首位。他相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作中他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下,他课题的科研人员都成长迅速,很快都能独当一面,有责任有担当,在他们眼中,于清涛是兄弟,是战友,更是互相关爱的家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他带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他成功主持审定了水稻品种哈粳稻1号、哈粳稻2号,实现了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大田作物育种零的突破。2015年哈粳稻3号的成功审定。目前哈粳稻1号与哈粳稻3号已相继成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从2014年到2016年,哈粳稻2号累计推广面积近百万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达亿万元。

  锐意进取,再次出发

  2016年,经市委组织部、市农业科学院党委研究决定,抽调于清涛同志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培训班。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通过对党的宗旨、党史国史和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通过对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学习,于清涛同志理想信念的基石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加坚定了他培育更加优质的水稻品种的目标,并且要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与同行共同带动我省香稻种植业和加工业迅速、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以加快实现我省水稻产业质的飞跃。也更加树立了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让科技创新手段服务更多的农民,加快科技致富的步伐,为龙江经济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信心。

  十六载春来秋往,花开花谢,一粒粒水稻种子承载着他沉甸甸的梦想;弓腰扛背,栉风沐雨,悉心耕耘的大地上孕育出他心中虔诚的信仰。峥嵘岁月里,他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不变的情怀,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他心系农业,为民造福,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让农业经济腾飞的美丽画卷更加清晰地呈现于龙江的沃土之上。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