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作者:
时间:2019-07-09
09
2019-07
09:23

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李天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的第一要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必将激发全体党员投入伟大斗争的斗志,坚定推进伟大工程的决心,汇聚发展伟大事业的力量,朝着实现伟大梦想奋力前行。初心是使命的本源,使命是初心的升华。不忘初心是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牢记使命是不忘初心的必然归宿。只有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来认识初心和使命,才能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意义,才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

  从历史维度来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

  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中国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在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由于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腐化堕落,错失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自清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中国经历了史称康乾盛世,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马克思将清朝衰落的现象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清朝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正在此时,西方列强凭借着先进的制度文明和科技发展后来居上,中华民族渐渐衰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处于落后和挨打的悲惨境地,国家受尽屈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从那时起,多少仁人志士怀揣救国救民的梦想,为摆脱侵略压迫,为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艰苦抗争,多少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为此而不断探索,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失败。从那时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已“种入”先进中国人和仁人志士的心底。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个工人和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彷徨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希望。正是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实现了初步结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成为了历史的必然。1921年7月,在上海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的誓言,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从理论维度来认识党的初心

  革命的行动需要革命的理论,学习、运用和坚持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共产党人的初心源自于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价值追求和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是追求真理和追求科学的统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公开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价值标准和目标所确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共产党人的初心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最初理想,实现了价值观和科学观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则是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唯一途径,共产党人要为此不懈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指针,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仅坚持和强调以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理想为最终目标,而且坚持和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解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迫切问题,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顺应历史的发展,符合中国实际,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点燃了光明的火炬,奠定了发展的基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无论是白色恐怖中的绝处逢生,还是万里长征路上保留火种和以弱胜强的革命胜利,都用事实验证了初心和使命理论的科学性。

  从实践维度来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党的纲领和章程中,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进行民主革命。前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后者反映了人民的现实利益。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在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同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党的八大在《党章》中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将维护和满足人民的利益更加具体化的同时,强调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又作了新的概括,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更加具体的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再次肯定和表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此后,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始终一以贯之,毫不偏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严格遵照党的章程,践行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和牺牲。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土地革命战争拉开序幕,无数革命烈士将青春与热血抛洒在江河山川间。在14年的英勇抗战中,共产党人用民族大义唤醒沉睡的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出“中国永不屈服”的最强音。在3年的解放战争中,党和人民心手相连,谱写了一曲曲壮美诗篇,迎来了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精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对英雄的最好纪念。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魄建设新中国,完成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直面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现实,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度带领人民发展新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践生动证明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利益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是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