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实践和认识深化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科研处供稿
作者:
时间:2019-08-27
27
2019-08
14:10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实践和认识深化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闵慧男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新中国社会建设的7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社会建设实践,进一步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我们现在谈社会建设,多是指从狭义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即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新中国70年的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并没有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领域。在这一时期,我们并没有明确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名称都是《国民经济五年计划》。1982年12月,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通过,名称上增加了“社会发展”四个字,在对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全面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个“更加”中,科教进步、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殷实都是要通过社会建设才能解决的。2003年的“非典”危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相互协调,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首次引入社会建设的概念。社会建设的提出,标志着我们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社会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建设以社会幸福感为目标,强调人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突出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70年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理论上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上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哈尔滨社会建设工作

  做好新时代我市社会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社会建设工作基本思路、目标要求,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哈尔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建设工作说到底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我们党人民立场、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哈尔滨市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我市开展社会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我市社会建设工作质量和成效的最高标准。

  二是要抓住社会建设的重点。社会建设任务虽然千头万绪,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重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我市民生工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扎扎实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课题。做好我市社会治理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工作新要求、新部署,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我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围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创新工作方法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全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三是要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夯实社会建设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基础,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民生保障必然不可持续。目前我市面临的突出问题仍是发展问题,我们要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决打好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集中精力抓产业项目,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奋力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为社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