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闵慧男:提高制度执行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作者: 科研处(供稿)
时间:2019-12-26
26
2019-12
09:42

提高制度执行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社会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闵慧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意识”“制度权威”“制度执行”……“制度”一词成为最响亮的音符。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搭好,关键是要细化、落实,制度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足见我们党对制度执行力的高度重视,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执行力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以往我们对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要求是不平衡的,存在重建设、轻执行的现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很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看起来也很完善,但就是落不到实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发挥制度效能明显不足。对于制度执行最大的问题是执行不得力,文件挂在墙上,口头上喊得多、行动上落实少,或是执行走偏,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可以说,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国家治理中,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但如果没有执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不折不扣,扎实有效,甚至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制度就落到了实处,有了生命力;被动的,消极的,甚至不按制度办事,制度就被架空,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再健全的治理体系,最终都要依靠高超的、有效的治理能力去体现和落实。可以说,制度执行力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

  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马克思指出,“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素质能力是否匹配,反映国家治理水平,决定国家治理效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自觉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把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定制度自信和制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的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等十三个方面。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和制度信仰的基本依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和制度信仰,善于在制度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做好各项工作。要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制度权威维系着制度的生命。制度权威树立不起来,必然会影响制度的落实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领导干部要通过执行和遵守制度来维护制度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狠抓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做好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强本领,实干担当。本领不过硬、能力不够强,制度执行就会落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势必会落空。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九大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通过强本领,真正让自己能担当、敢担当、会担当,贯彻落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

  以制度来保障制度执行有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确保制度执行有力。在制度面前,有些干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执行中采取变通、打擦边球的方法,弱化、回避制度,使制度边缘化,得不到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问责,确保制度执行有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落实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强化刚性执行约束。将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范围,细化问责情形,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产生正向效应。以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制度执行有力。《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