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教学研究】落实用学术讲政治的几点体会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秦露
时间:2020-05-24
24
2020-05
15:43

第一,平台与组织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如果能以全国党校系统推行用学术讲政治的各项举措为契机,积极申报样板课,将对促进教师个人提高用学术讲政治水平大有裨益。因为,一旦申请成功,这将意味着不再是教员自己闭门造车、孤军奋战,而是会有一系列政策、团队等扶持、帮助教员“会诊”、改进、提升。以中央党校为例,推行用学术讲政治两年来,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亲自动员、部署和敦促相关工作,时任副校长王东京亲自带领教务部指导每位样板课教师的备课。大到理论框架、案例选择,小到PPT制作、讲课艺术都反复推敲,讲稿修改前后多达十几稿,再加上多次试讲与课堂实际演练,使讲授千锤百炼、日渐成熟。这是一个在强大的压力与助力下化茧成蝶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平台。

第二,要勇于自我革命,从零开始。每个讲课多年的教员都有一套自己习惯的讲课框架,或者说路径依赖。但往往这些以往的积累既是经验,也是“包袱”。大家心里会害怕:这个框架好不容易讲成熟,学员也非常认可,万一改动失败呢?那个案例每次讲的时候都是满堂彩,换了新案例万一没有这个效果怎么办呢?这些想法容易使人思想保守,从而陷入修修补补的细节改动,和敝帚自珍的“盲目守旧”之中,无法在理论框架与结构上大刀阔斧地进行重建。以我自己为例,当讲课内容修改到第十几版的时候,和原来的第一版相比,可能只保留了10%左右的内容,其他全部是新的。如果没有参与打造样板课作为契机,要下决心进行这样的自我革命就非常不容易。

第三,最能说服和打动听众的学术才是最合适的。在备课之初,我曾经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用学术讲政治,就要特别突出自己的学术能力,于是在授课中加入了很多行业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自我感觉“很过瘾”,讲课也显得很高大上。结果虽然受到少数专家型学员的肯定,但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难免艰深晦涩,课堂打分也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不断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的改进,将学术与学员最关切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最终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堂讲授不是学术炫技,朴实贴切才是最好的。

第四,课程的打造要靠平时的积累。我最后呈现出来的样板课框架,是一个融合了哲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储备并非仅仅来自这半年的备课,而是来自多年来一点一滴的阅读与积累、对学科前沿发展的追踪以及对实践的不断了解与调研。每次新学期备课之前,我都会根据这些积累,有针对性地对讲课内容进行修改与更新。我要求自己对授课内容的更新频率保持在每学期一小改,更新最新的数据、政策和案例;一年左右一大改,深化和调整理论框架。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个脸红”:遇到再次来听课的老学员,不会因为又听了一次完全相同的内容,没有任何更新而脸红;遇到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型学员,不会因为自己讲得不专业、说了外行话而脸红。正是有了平时的积累和自我要求,才能在样板课准备过程中,随时去拣选最精准的理论,随时去更换最合适的案例。

最后,要认真对待各种各样的批评与意见。哪怕听到了完全否定或者非常尖锐的意见,也不要心里闷闷不乐或者愤愤不平,觉得你懂什么?分明我才是这方面的专家。别人的主观就是我们的客观,任何一种批评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立场、一种情绪,都是帮助我们让我们把课讲得更通达、更圆融无碍的好机缘。我理解的“样板课”之为样板,并非是完美无缺、让别人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它更像是一个电脑的开源系统,是可以让更多人参与使用、完善补充、创造的开放架构,是一个可以自我成长,同时与他人互相交流学习的“种子文本”。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秦露】

编辑: 卢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