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由洪佳:将产业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新高地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0-10-14
14
2020-10
13:36

  将产业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新高地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文化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

 由洪佳

  县域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产业园区作为优势产业的汇聚之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上起着关键作用。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园区的建设工作,在《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将产业园区能级提升工程作为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十大工程”之一,并提出了原则上园区外不再布置新的企业和项目,现有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也要逐步向园区转移,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以及每个县(市)两个以上众创空间的具体要求。2019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强调要充分认清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建好园区推进集约发展,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指出园区是产业项目的承载地,推动县域经济争先晋位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这些都对全市县域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指引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各类县域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国家级县域产业园区1个,省级县域产业园区11个,可以说,园区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园区规模偏小、园区投资吸引力不足和园区效益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效能的释放。随着全省、全市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县域产业园区需要在盘活中谋发展、发展中求转型、转型中促升级,从而推动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盘活中谋发展。首先要盘活闲置资源。目前,县域开发区已开发面积仅占规划总面积的30.8%,而批而未建和没有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闲置的又占已开发面积的5.4%,真正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仅占规划总面积的29.1%,由此可见,园区资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之低。所以要对园区闲置土地、僵尸企业、闲置厂房等进行清理、二次招标,避免盲目圈地、铺摊子,推动要素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其次要活化合作思维。树立大局观念,探索区与区、区与县(市)、县(市)与县(市)之间的园区合作,在竞争中谋发展,合作中促共赢。站在全市的层面破题“飞地经济”,通力合作、共享共建,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提升我市在招商引资和综合发展上的区域竞争力。

  第二,在发展中求转型。首先要转变以往“捡进篮子就是菜”的招商模式,实施产业链配套招商,着力打造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产业园。产业集群是县域产业园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结合县域产业特点和区位条件,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龙头,拉动相关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纵向”上下游企业衔接和“横向”配套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双城开发区是典范,双城开发区依托地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食品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九大食品产业集群,而且每个产业集群都有像雀巢、飞鹤、娃哈哈等龙头企业拉动,在开发区食品产业园,物流配套、包装箱配套等产业链条已经发展成型。2019年双城开发区实现税收12.2亿元,居于全市开发区首位,是第二位五常牛家开发区的3.12倍,其次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优化各级政府部门对园区的管理权能,发挥企业和第三方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等派出机构对园区都有相应的管理权能,往往存在政出多门、管理不力的现象,园区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园区内产业集群“集”而不“聚”的现象普遍存在,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成本效应以及集群内部信任和团结的商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育。所以,需不断探索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政府部门做好公共服务工作,引导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产业园区,研究制定促进园区发展的法规、金融、培训等公共政策。政府通过牵头举办论坛、商贸活动等来增强园区企业间非正式交流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龙头企业在规则制定、协调管理和监督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园区内企业由集聚向共享的集群发展模式转型。

  第三,在转型中促升级。首先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园区产业优化升级。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园区技术创新体系,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机遇,充分利用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的便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园区产业智能化、协同化、个性化定制发展。其次将产业园区融入城市运营之中,融合园区与城市的发展。随着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距离不断缩小以及在此办公的人们不断产生新的工作生活需求,传统的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将产业园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让园区融入生活,成为城市生态的一部分,不断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服务功能,实现园区人的“安居乐业”。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