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李桂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1-01-13
13
2021-01
09:25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李桂芹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把省委全会精神和《建议》部署安排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中。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民富则百姓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黑龙江是全国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登上一个新台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实现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坚持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体现龙江特色、展现龙江作为、作出龙江贡献。

  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

  1.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编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建设规划。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现代化、科技兴农、现代育种、智慧农业建设等重点工程,创建建三江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 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的龙江优质粮,确保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抓得住、产得出、用得上、调得动。

  2.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要向优化结构要质量,牢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坚持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把龙江农业结构调好调优调顺。重点发展高赖氨酸、高淀粉玉米,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发展适口性好的优质粳稻。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高大豆生产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经济,发挥水稻生产优势,调减井灌稻种植,稳定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畜牧业各环节增值。

  3.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重点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改造任务。加快推进三江平原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集中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问题。持续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完善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实施“十百千”培育行动,促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一体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建成全国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和国家重要的高品质乳肉禽蛋制品加工基地,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建成农业强省。

  2.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多元化营销。抓住自贸区建设契机,推进对俄农业合作,在俄远东地区建设域外种植基地。以蔬菜、山特产品、杂粮杂豆等为重点,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使“龙”字号农产品叫响全国、扬名世界,成为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代表。落实“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推进与阿里巴巴、浙商、顺丰等企业合作,共建全产业链物流、加工、产品追溯和交易平台。继续办好国际大米节。加强品牌培育,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势牌,积极做好品牌和产品包装设计,让好产品有“好卖相”。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发展,在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2.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我们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和龙江民居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5+1”行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大转型,切实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3.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布局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的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科学文化传播阵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推广有效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除草剂减量行动,提高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和农膜回收利用率。要向全程严格要质量,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立法。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4.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办好供销合作社,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结合实际找准三个着力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聚焦阶段性任务,注重从产业、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一是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后续扶持,加强扶贫资产监管,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二是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用政策的稳定性确保过渡时期的有序性。三是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有效的乡村治理能助力脱贫攻坚,而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能切实促进乡村振兴。从乡村治理入手,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治理框架经过一定的再创新后,形成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