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文明为帜,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巡礼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7-04
04
2022-07
09:52

  一座城市,因坚守而蝶变;一方百姓,泽文明而化育。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的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自2004年启动创建以来,哈尔滨已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物质文明立基,精神文明塑魂。2022年,是哈尔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哈尔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省会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牵动,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哈尔滨意气风发,以“奔跑”的姿态,勇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开启创建文明、共享文明新征程。

  赓续血脉 信仰坚定

  “百年大党,生日快乐!” 2021年7月1日,哈尔滨市民和游客走上百年滨洲铁路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有着120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串起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传递到中国的红色之路,哈尔滨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传播红色思想的城市之一。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这座百年桥梁变为“祝福桥”。在桥体上悬挂406面印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标识的红旗,设置“党史教育长廊”,让游客在游览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最早传播的城市、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城市、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的城市、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徐辉说,“哈尔滨红色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坚定的城市。

  哈尔滨坚持培根铸魂,着力传承城市红色血脉,坚持以红色文化夯实文明城市精神根基—— 整合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苏宁等英雄名字命名的43所革命传统学校,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联盟会,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集结“红色推广人”,成立各级宣讲队伍360余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阵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红色教育和理论宣讲活动;扎实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开通“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主题地铁专列和10条“红色主题车组”公交线路,推出《空降玫瑰》等红色剧目节目100余个,举办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万余次,受众近300万人次。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红色历史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哈尔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等一批文化展馆,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使之成为学生、市民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红色展馆和遗址已达99处,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列前茅。

成风化人 崇德向善

  2021年6月,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揭牌投入使用,哈尔滨再添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重要基地。中心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捐献毕生积蓄1000万元修建。“松花江女儿”树立起新时代的道德风尚,也标刻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近年来,哈尔滨坚持以德润心,着力建设大美首善之城。扎实推进新时代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等典型模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9万余次,受众200余万人次。培植“善小常为·点亮冰城”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薛守平、李庆长、宏大保安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疫情防控、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难点,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5万次,党员参加志愿服务65.2万人次。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他们是好人,用行动温暖城市;他们是凡人,用精神凝结力量。

  创城路上,诸多像马旭一样的优秀冰城儿女总是带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感动和激励。“雷锋鞋匠”孟广彬、“脑瘫患儿的妈妈”贾秀芳……层出不穷的道德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不仅是城市文明的践行者,更是城市风尚的引领者。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冰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抹“志愿红”成为疫情防线上最亮丽的色彩。截至目前,哈尔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40.8万人,每3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面对面的温情、手把手的相扶,心贴心的交流,成为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幸福温度。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崇德向善,不仅标注出一座城市令人景仰的风骨气质,更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伟力。

开放包容 文化厚重

  艾草悠悠,粽叶飘香。端午踏青的早晨,市民和游客涌向松花江两岸。此时此刻,城市秩序如常、整洁如新,哈尔滨向世人呈现出一个热情奔放、文明有序的传统节庆。从“云上端午”的热情参与,到“民俗端午”的浓浓节味;从“平安端午”的坚持不懈,到“文明端午”持续提升——“多彩端午”正成为哈尔滨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一张熠熠闪光的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哈尔滨以“文化创城”大力提升城市特色化水平,日益彰显出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和开放、友善、自信的文明气质。哈尔滨享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唯一一座“音乐之城”,入选“东亚文化之都”。东西方文化在哈尔滨相互交融,中国第一个交响乐团、第一个芭蕾舞团、第一所音乐学校、第一家电影院均诞生于此,拜占庭、巴洛克、新艺术运动等风格的500多栋欧式建筑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俄艺术家大联欢、东北亚文博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满异域风情。近年来,哈尔滨以“两山”理念引领文旅体融合发展,系统性、产业化提升迷人哈夏和国际冰雪节两大节庆活动,改造提升秋林商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央大街、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分别获评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成为国际品牌,哈尔滨百年交响乐团魅力绽放,新组建的芭蕾舞团声名鹊起。建设市博物馆群、音乐博物馆和28家智慧图书馆,完成八区体育中心、市冰球馆改造,建成室内冰上运动气膜馆10个。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和哈夏音乐会60周年庆典。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永久落户哈尔滨,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冰盘国际公开赛首次走进亚洲落户哈尔滨。旅游收入年最高突破1500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9500万人次,连续五年荣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跻身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前十位。哈尔滨注重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七夕相亲文化节等丰富多彩。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湿地文化,加之黑土文化、闯关东文化、金源文化,在这里汇成“城市文化”的交响。一幅幅特色迥异的文化名片,展现出大气厚重、生机勃勃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民生至上 和谐宜居

  2021年12月20日,随着最后一处占压河道红线的违建被拆除,阿什河道外段“清四乱”胜利收官。穿越哈尔滨城市东部的阿什河水域再现水清岸绿、鸥鸟翔集的自然和谐景观。 “推窗满目绿景,出门就是花园,生活在哈尔滨真是惬意极了。”家住附近的刘先生说,“不仅如此,现在哈尔滨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了,文明城市创建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更广地惠及人民,始终是哈尔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城带来哈尔滨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质的持续提升,这既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哈尔滨走向更加和谐宜居、更富发展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哈尔滨瞄准打造“一江穿城过、一岛在江中”的魅力之城发展定位,哈尔滨新区、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拔地而起,城市骨架大幅拉伸,实施东二环、三环高架体系等路桥项目278个,哈尔滨火车站、太平国际机场完成升级改造,地铁连通城六区成网运行,太平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哈尔滨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贯彻公园城市理念,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了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连通马家沟、何家沟沿岸景观慢道,升级松花江南岸慢行系统,新增公园游园51处,太阳岛等95处公园游园免费开放。 5年累计造林115.9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2021年,哈尔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282天增加到310天,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人民底色和民生温度。城市管理也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从“硬度”到“温度”的嬗变。 “智能公交站牌”展现人性化服务,城市主干街路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的管理制度出台,老百姓的“天大小事”随时有人管,哈尔滨正从整体形象的焕然一新,过渡到城市管理的精细扎实。装配了城市文明“升级版”的哈尔滨,正铸就生态与繁华融合发展的和谐宜居之城。

幸福攀升 人民满意

  “家门口开了助老餐厅,几块钱就能吃到营养餐。”家住道里区抚顺街道安祥社区的83岁独居老人朱淑琴说,“菜谱周周换,少油少盐荤素搭配,真是太贴心了。” 2021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工程”,目前已办理老年助餐卡3.2万余张,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6.5万余人次。老人们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不出社区,就能吃上健康营养、物美价廉的热乎饭,这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人民幸福,是复兴伟业最为温暖的底色;安居乐业,是文明创建永远不变的初衷。 2021年底,哈尔滨荣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是哈尔滨市民对创城最直观的感受。哈尔滨在推进创城工作常态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五年来,累计实施惠民实事项目219个,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居民24小时吃水难、棚改回迁安置难、不动产证办理难、垃圾围城治理难、城市疮疤清除难、公办医疗设施发展难、文化惠民工程落地难、健康行动实施难、保护历史建筑共识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拆除违法建设1182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完善快速路。实施中心城区二次供水改造,惠及居民86.5万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7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06万户。困扰26.5万户居民多年的不动产证办理、历史遗留的59个棚改项目2.6万户居民多年未回迁问题得到解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2%,新增中小学学位6.5万个。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1315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要件、方式达到全国最优水平,政务事项一次办、网上办覆盖率分别达97%和96%,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建设项目审批等经验成为全国典型。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让创建成果为人民共享。哈尔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跑道上,哈尔滨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与城市文明同步提升。发展生生不息,创建考卷常新。征途永无止境,创建永不止步。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的生动实践中,哈尔滨踔厉奋发、矢志不移,持续注入文明城市创建新内涵,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新路径,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新高度,奋力谱写创建首善之城、文明高地的崭新篇章。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