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尹鸿雁: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2-11-25
25
2022-11
10:07

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尹鸿雁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阐明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民生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学阐释,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擘画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开创美好生活的光明愿景,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阐释对民生福祉的深刻认识,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为民造福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高度对为人民谋幸福作出的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出新的时代诠释,与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作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一以贯之。10年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远影响,描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美好愿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深刻的、全局性的、历史性的,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替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意味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了,也意味着需要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替代“落后的社会生产”,使发展的重点由物质生产拓展到“五位一体”的发展,为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改革方案和实践路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发展阶段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部署,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民生建设上的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民生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这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论,是对民生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强调的是积极态度,主动作为。当前,我国已经迈上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对收入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医疗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住房改善等有着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尽力而为,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拿出覆盖面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办法,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民生工作的各项重要部署。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强调的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民生改善是一个从不均衡到均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把民生制度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制度建设的统一性、公平性和规范性

  新时代民生制度建设的分量更重,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党的二十大在部署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要改革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强化了相关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规范性。

  报告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新表述,强调从制度建设层面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体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新动向,表明我们党消除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的坚定决心。

  报告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提出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促进机会公平,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高全社会就业创业和创新创造能力,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刻阐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安全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要求,确保社保制度规范运行、安全可靠,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预期和充分保障。报告突出强调了公平统一,对着力推进法定的基本保障制度走向统一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尽快实现全国统收统支,使之成为国家层面的统一制度安排。

  随着我国民生工作不断发展,民生制度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报告作出的各项民生工作部署,坚持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指向清晰,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科研处(供稿)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