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时间:2022-11-28
28
2022-11
11:30

  在我们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延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它不但以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永载史册,而且作为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不朽的篇章。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延安精神,在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中彰显了自己永放光芒的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之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政治方向、体现的思想方法、坚持的根本立场和包含的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道。

  首先,延安精神代表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方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现富强的方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方向。在中国人民遭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特别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处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担当,向全中国人民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并积极推进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以坚决的态度与各种反对和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斗争。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为争取国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面对蒋介石集团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全国内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内一切进步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争取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处理这些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的鲜明态度,代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而对这样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中,都作出了深刻的论述。今天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的就是这一方向,时代发展了,但我们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其次,延安精神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寻求和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去从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把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社会活动之中,提倡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坚持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思想方法不管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中,还是在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都成为我们作出科学决策、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前提。新时代,在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中,毫无疑问,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思想路线,依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

  再次,延安精神所贯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确立的根本宗旨,随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发展,这一根本宗旨的内涵也不断深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日臻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高度升华。党在这一时期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民至上的历史观高度统一,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党的自身建设相统一,明确提出“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一基本原则;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及其领导下的一切组织、一切工作人员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风要求,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更为深刻而全面的内涵。而这一切,对于中国共产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进革命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是我们今天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底气和根本保证。

  最后,延安精神所包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忠实传承,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精神要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而这种精神在延安时期的13年中,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艰巨任务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现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系统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鲜明的政治品格。经过10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今天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前进途中还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伟大事业,它必然也会存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巨大考验。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前进途中各种惊涛骇浪、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事业胜利的必要条件。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