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孙生阳: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时间:2023-04-05
05
2023-04
10: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全面增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6个百分点,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但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国内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和国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依然隐藏着许多风险挑战。在新形势下,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已经成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重大战略,而不是技术策略。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由过去“吃得饱”进一步向现在“吃得好”转变,这也意味着对“肉蛋奶”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然而,由于转化成1千克肉蛋奶平均需要大约5千克的“粮食单位”,“肉蛋奶”需求增加的背后是对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需求的成倍数增加。尽管粮食进口是调节品种供需缺口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大规模进口粮食,不仅会引起全球粮价暴涨,而且还存在被对方“卡脖子”的风险。因此,立足国内保障自给,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所决定的。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离不开耕地,要做到“藏粮于地”增产能。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均耕地占有仅为世界的1/3左右。要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就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一是严保耕地数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需要通过完善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不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二是提升耕地质量,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生产,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是严控土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按照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耕地用途的要求,把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把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把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四是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拓展耕地潜力。一方面强化政策扶持,通过健全补贴机制,让农民种粮有账算、有钱赚,支持农民复耕撂荒地;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撂荒地规模经营,解决因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农户的耕地撂荒问题。

  科技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离不开科技,要做到“藏粮于技”优供给。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农业生产必须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组织拟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的职责尽快从科学技术部划入农业农村部,解决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和资源分散问题;另一方面,协调好政府和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系,既要加强基础研究,也要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二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我国水稻、小麦已实现100%自给,但大豆生产仍存在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卡脖子”问题。这既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重点培育高产高油大豆,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水平;也要加快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推动形成分工明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大豆的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三是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为是传播农业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户获取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依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这需要健全深化基层政府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鼓励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更多的直接上门服务,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服务主责。与此同时,壮大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在“生产托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推广“技物结合”“技术托管”等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编辑: 杜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