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咨政
朴松花: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来源:《哈尔滨日报》理论专刊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24-03-25
25
2024-03
10:03

  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朴松花

  良好的融资环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投资者热情、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助商兴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要立足打通资金链、畅通微循环、疏通堵点,发挥金融保障作用和助力市场降低运行成本,落实延续惠企政策及新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创新的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需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全省金融机构在各级监管部门的引领下,多措并举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资源倾斜力度,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全链路推送、多渠道对接,满足了企业复工复产的融资需求,减费让利效果显著,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加速落地,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强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敢贷、愿贷”机制取得积极进展的普惠金融实践上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仍然狭窄。受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且没有确定的交易市场等因素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仍处于空白,小微企业专利无法转换为融资信用,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二是信息数据整合运用存在不足。各机构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技术研发仍然相对薄弱,机制、人才、岗位设置等方面未能配套,对大量分散数据的运用能力,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都存在不足。三是信用风险亟待关注。受时滞叠加及延期还本付息等特殊政策影响,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风险尚未充分暴露,后续企业偿债压力或将进一步向金融机构转化,逾期贷款及关注类贷款需重点关注。

  科技赋能打造融资服务平台线上融资优势

  科技赋能夯基础、补短板、稳预期,积极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线上融资优势,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供应商融资,创新解决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无授信额度等融资难题,依托大数据进行快速审核,无需抵押担保,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一是构建我市供应链融资体系。建立机制,鼓励大型国有、央企、政府采购、医保采购等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或订单确认手续,支持其获得银行低成本供应链融资。二是设立我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银政合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我市重点支持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对其发放贷款与银行分担贷款风险;对金融机构核销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鼓励其优先处置我市民营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三是加大客户推荐力度。通过政府采购、保税区、中小企业局、工信委、科技局、管委会等政府行政机构进行有力推荐;建立政府补偿基金等方式使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客户名录,实行名单制营销。

  延续惠企政策在属地落实持续扩大金融资源供给

  各银行机构要继续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四个维度考核指标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扩大金融资源供给,加强对全市制造业中长期、供应链等领域支持力度,重点关注石油化工、玉米加工等重点产业和企业等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各银行机构充分运用金融服务队、稳企稳岗基金、“智慧乡村”等平台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的创新,持续推广“银税互动”“信易贷”,着力提高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要落实好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对稳企业保就业提供金融支持。

  对企业融资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进一步提高主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融资培训、上门服务、点对点跟踪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会诊”贷款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贷款可获得性;针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与政府和企业共同谋划、构建项目,以银团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前期筹划、论证,设计、提供融资方案,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融资需求,使项目满足市场化融资条件,着力解决对接多、落地少、落地慢的问题。

  持续强化监管引领作用严守信用风险底线

  一是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止新增不良快速上升,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前瞻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同时,要严格区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做实资产分类,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二是各银行机构要落实好差异化监管的相关政策,持续推动尽职免责等机制建设,明确尽职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合理设定业务考核指标及考核奖励标准,全力推动并释放基层金融机构展业能动性,逐步做到“愿贷能贷、应贷尽贷、敢贷会贷”。三是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式。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融资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融合,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提高贷款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

  推动信用信息体系“全覆盖”落实违约通报制度

  一方面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体系“全覆盖”。学习借鉴深圳、苏州等发达地区经验,开发哈尔滨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向平台引入企业税收、不动产登记、企业诚信信息、用水、用电等信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企业信息查询和定制信用报告,方便金融机构进行网上大数据方式向企业发放贷款,进行贷后检查。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制度。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制度,实现失信信息披露和共享,对违法违规、恶意逃废债行为、失信企业,加大监管和联合惩戒力度。建议法院等部门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对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关系明悉或能够出具强制执行公证手续的金融诉讼,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不良贷款清收。

编辑: 杜艳敏